漫改剧要怎么“出圈” 需向精品制作看齐
前不久,由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电视剧市场观察报告》揭示了IP改编的新趋势:漫改剧正成为IP改编的新蓝海。随着德国网络文学改编剧的饱和,接受二次元文化熏陶的90后和00后已逐渐成为影视剧的核心观众群体。漫画IP因其高性价比和强可塑性,正逐渐成为影视创作的热门选择。
从2016年的《秦时明月》开始,漫改剧便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随后的《镇魂街》、《快把我哥带走》和《火王》系列等作品,持续掀起热潮。据统计,过去两年间,共有14部漫画改编的真人剧播出。漫改剧看似繁华的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挑战。原著粉丝常对改编作品提出“毁经典”的批评。
剧本创作的随意性是漫改剧面临的一大难题。一些作品在改编时未能充分尊重漫画原著,导致原著粉丝的不满。如《火王》制片人所言,改编漫画是一项高技术活儿,需要保留漫画的主线剧情和内容精髓,同时进行本土化改编。漫画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特殊的叙事模式和夸张的表达方式。如何在改编中平衡这些元素,以满足原著粉丝和普通观众的需求,是漫改剧成功的关键。
一些漫改剧在改编时单纯蹭漫画IP的热度和粉丝基础,忽视了故事内核和人物本身的魅力。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闫伟看来,一些劣质电视剧披着漫改剧的外衣来炒热度、谋关注,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作品细节都经不起推敲。创作者在改编时应更侧重于故事内核和人物本身,而非单纯追求流量。
人物刻画是漫改剧的另一重要环节。为了打破二次元向三次元的“次元壁”,选角是否符合原漫画人设以及演员的表演能力至关重要。一些漫改剧在选角上未能达到原著粉丝的期望,导致市场和口碑双双不佳。创作者在选角上需下足功夫,既要考虑演员的演技,也要考虑其与角色的人设契合度。
《火王》的制片人在选角时注重演员的品质感,通过长时间寻找最终选定陈柏霖来诠释角色。而《快把我哥带走》的制片人则注重演员与漫画角色的视觉契合度,通过服装造型和后期帮助演员完成角色。同样,《艳势番之新青年》的总制片人在选角时,既考虑了演员的人气,更看重其与原著角色的契合度。主演黄子韬为了演绎好角色,在剧组待了7个月,亲自上阵完成大部分打戏,并为了拍摄好哭戏,早上7点喝2两白酒来寻找状态。
漫改剧在IP改编中正成为新的热点,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创作者在改编时需深入理解漫画原著,平衡原著粉丝和普通观众的需求,注重剧本创作和选角环节,以打造成功的漫改剧作品。漫改剧,作为当下影视界的一大热门,正在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眼球。为了能够更好地呈现漫画中的世界,制作团队们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为了拍摄一场与母亲告别的戏,即使时间紧迫、导演已经点头通过,他仍坚持重新拍摄,花费两个小时将自己和周围演员的情感投入至极致。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正是制作精良的漫改剧背后的真实写照。正如梁振华所言:“从筹备到制作,从幕后到台前,每一位主创的匠心付出,都是为了让漫画中的人物跃然屏上。”
仅靠演员的热度是无法换来观众的真正满意的。漫改剧要想赢得观众的心,必须依靠细致的刻画和精准的选角。只有这样,才能在展现情节的基础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形象,实现对人物性格更加深刻的表达。
未来,漫改剧的发展道路上有大批作品在路上。无论是《艳势番之新青年》还是《南烟斋笔录》,都承载着观众的期待。与此腾讯影业、华策影视等多家影视公司也都在积极筹备和推出自己的漫改剧作品。
纵观近几年的漫改剧发展,虽然有一些作品在原著粉丝中获得了较高的还原度和评分,但要想突破次元壁、拓展新市场却并不容易。还有一些作品因为主演阵容而受到关注,但在剧本打磨或演员契合度上有所欠缺,导致市场和口碑不能兼得。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漫改剧要“出圈”,必须克服剧情改编、演员挑选、影视呈现这三个问题,以精品制作来打动观众。
国内某原创动漫平台副总裁谢正瑛对漫改剧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她认为,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漫画IP的时间沉淀,未来的漫改真人剧一定会出现爆款作品。这也意味着制作团队需要更加用心地打磨剧本、挑选演员、呈现影视效果,只有制作精良的漫改剧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IP失灵的原因在于创作者在创作态度上出了问题,一味依赖IP而忽视作品质量只会让作品变得枯燥乏味。要想让漫改剧迎来春天,就必须朝精良制作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原著粉丝的突破圈层文化,让优质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让漫改剧赢得更多掌声。
《光明日报》指出,漫改剧要“出圈”,需向精品制作看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只有那些用心制作、精益求精的漫改剧才能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