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为什么要东征?周公东征在怎样的背景下

历史趣闻 2025-04-24 19:30www.dkct.cn历史人物

大约在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的某个时期,旦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毅然地平定了被称为“三监”的叛乱,以及征服了东方的诸多方国。接下来,让我们跟随风趣网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周武王驾崩后,年仅十三岁的儿子继位,周公便开始辅佐年幼的成王处理国事。周武王的弟弟蔡叔和霍叔心生不满,散布谣言称周公意图篡位。他们与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联合了一批殷商的贵族和部落,共同反叛,史称这场叛乱为“三监之变”。

周公面对这一局势,力劝周武王的另一弟弟召公支持东征。在召公的鼎力相助下,周公调动了庞大的军队,亲率大军东征。

在战争中,周公采取了内外兼治、攻守兼备的策略。他首先团结内部力量,采取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他沿重要路线布置重兵,直取朝歌,迅速击溃了武庚的部队。接着,他攻占了管叔、蔡叔的领地,并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将霍叔贬为庶人。

随后,周公挥师南下,攻入东南地区。他采用先弱后强的策略,首先攻打了徐、淮等九夷。经过连续的战斗,他成功攻灭了熊、盈族等十七国,并将殷朝的遗民迁移到洛邑(今天的洛阳)。然后,周公挥师北上,攻打了奄国,迫使奄国投降。随后,蒲姑等国也相继臣服。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取得了胜利。

这场东征的背景源于周灭商后。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后,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将商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域,由纣王的儿子武庚以及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共同管理。武庚表面上臣服于周朝,实则一直在寻求复辟的机会。

约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幼,因此由摄政周公旦代理国事。管叔因企图继承王位对周公旦摄政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霍叔以及武庚和东方的诸方国起兵反周。叛乱势力范围广泛,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周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发起东征。

上一篇:韩信最后的悲剧到底应该怪谁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