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大司农桓范仰天长叹,痛呼曹子丹之子,生汝兄弟,奈何竟如犊耳般纯真,今日眼见家族濒临灭亡!
每当思及此,心如刀割。如此明晰的局势,为何却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于司马,而自己却走向夷灭三族的不归路?
普通人尚能理解中央政治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为何位高权重的曹爽,竟毫无政治经验可言?
临危之际,竟天真地幻想保住富贵荣华。大司农桓范听到此言,恐怕真恨不得以脑门撞击木栅,悲愤自己怎与这两头“蠢猪”同道。
提及曹爽,不得不说起他的前辈,大司农桓范口中的佳人曹子丹。
曹子丹,三国中的杰出人物,虽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配角,用以反衬司马懿的深谋远虑,但历史上的曹子丹却是一位勇猛善战的悍将。
年轻时期,他曾亲射猛虎,曹操赞叹其勇猛,委以重任。曹丕去世后,他成为托孤大臣之一,对抗诸葛亮北伐的中坚力量。直至公元231年病重后,司马懿才正式接过对抗诸葛亮的重任。
曹子丹留下几个儿子,其中曹爽与曹羲承袭父业,担任大官。当魏明帝曹睿去世时,曹爽与司马懿被选为托孤大臣,辅佐幼帝曹芳。
曹爽身为姓曹的宗族成员,对司马懿的排挤和独断专权并无不妥。政治斗争中打压异己是常有的事。只要曹爽能牢牢掌握兵权,司马懿即便能忍,也难以发难。
曹爽与曹羲似乎对兄弟情深过于重视,游山玩水总在一起。桓范的忠言相劝,如同春秋时屈原的进谏,却不被主子接纳。桓范告诫他们,手握重兵的两兄弟不宜同时离城,以防有变。
曹爽对此嗤之以鼻,最终在高平陵事变后,仍幻想卸下兵权回归家乡,却落得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反观吕布,虽有勇无谋,但至少他的武艺在三国中无人能敌。而曹爽留给后人的却只有“蠢猪”二字。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那些忽视忠良之言、不识大局的人,最终难免身死名灭的悲剧。
奇技网呈现的官二代曹爽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