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人口出现负增长
一、北方人口收缩加剧
山东省作为常住人口第二大省,近年来人口发展趋势呈现明显收缩态势。连续三年的负增长,累计减少近90万人。特别是在2024年,减少幅度达到最大,减少了近42.8万人。山东省的16个城市中,仅有济南和青岛两个城市保持了正增长,其余城市均陷入了负增长,其中东营、威海等地的增长更是由正转负。这一现象在北方其他城市如天津、石家庄等千万级人口城市中也普遍存在,这些城市的增速疲软,与中西部的城市如西安、郑州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中部省份陷入负增长困境
中部省份的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近年来自然人口减少幅度显著,达到了9.2万。由于人口的外流,加剧了整体下滑趋势。其他省份如湖南、江西、山西等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些省份的人口负增长,不仅仅是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还有大量的人口外流,尤其是湖南,净流出的数量达到了15.7万。
三、其他区域的典型表现
台湾的人口也连续14个月呈现负增长趋势,总人口数已经减少至2338万。在全国范围来看,2023年仅有8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大部分省份都面临着人口增长的困境。
四、深入分析核心驱动因素
全国出生人口的锐减是人口负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以山东省为例,其自然的减少规模在不断扩大,2023年的自然减少占比已经超过了30%。经济转型较慢的北方和中部省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压力,人才更倾向于流向长三角、珠三角及新兴的一线城市,如合肥。
五、区域分化的特征
在区域发展上,增长极逐渐呈现集中化趋势。一些城市如合肥、武汉等,通过产业升级和人才政策的实施,实现了逆势增长,形成了一种“一城独大”的发展格局。北方省份在人口吸引力方面明显不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强省的差距逐渐拉大,南北差距呈现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