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最惨的一清官,被皇帝罢官,因没钱回乡把自己

历史趣闻 2025-04-05 09:04www.dkct.cn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清正廉明,造福一方,始终是众多官员的理想。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清官与贪污犯并存,但历史总有其独特之处。特别是在明朝初年,那时的官场风气尤为清正。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明朝官员曾秉正的故事,他的官场生涯跌宕起伏,堪称最惨清官。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平民,深知统治者的残暴不仁与贪官的横行霸道对百姓的祸害。在他建立明朝后,推出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和严厉律法。那时的官场,可谓是一片清明。

曾秉正,正是明朝建立之初被举荐的杰出人才。那时的朱元璋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实施了举荐制度。曾秉正便被举荐,担任海州学正,虽为九品芝麻官,却勤政爱民。

洪武九年,曾秉正向朱元璋上书建言,其见识和胆识让朱元璋大为赞赏,随即被任命为思文监丞。之后陆续升迁为主事、陕西参政,最后更担任了通政使的三品官职。

曾秉正为官清正廉明,从地方到中央,他始终如一,揭发不良事件,指出朝廷弊端。因他过于迂腐,言行直率,几次触怒朱元璋。在一次激怒之下,朱元璋将他的官职罢免。被罢官的人必须离开京城返回故乡,然而曾秉正因无路费而卖掉了自己四岁的女儿。

此事被朱元璋得知后,他认为曾秉正身为三品官员,每月俸禄35石,竟会落到卖女的地步。他对曾秉正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他不配为人父母,于是命令将已走到半路的曾秉正抓回京城阉割。朱元璋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曾秉正的子孙再次贻害百姓。

然而事实上,明朝初期的俸禄发放主要是使用宝钞。由于大明宝钞在当时并不被市场认可,且印制质量差、不耐用,加之朝廷只发不收的政策导致通货膨胀。曾秉正身为清廉官员,还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自然清苦。他的困境并非他个人所为,而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现实。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