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话是谁说的 是卫青还是汉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志究竟是谁说的呢?让我们一起探寻背后的故事。陈汤,一个出身贫寒、相貌平平的男子,早年并不受乡亲们的待见。他流浪到长安,幸运的是,得到了富平侯张勃的推荐,进入了朝廷的视野。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的父亲离世,陈汤因奔丧而耽误了前程,被人检举不孝,身陷囹圄。但金子总会发光,陈汤出狱后,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再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被举荐为官。当时,汉朝国力强盛,陈汤敏锐地捕捉到机会,主动请求加入外交部。几年后,他作为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一同出使西域。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汗国已元气大伤,内外交困。郅支单于为了获得汉朝的支持,表面上派遣使者向汉朝进贡,然而实际上却暗藏野心。他杀害了汉朝使者谷吉,并挑衅地远遁到西域康居国。面对郅支单于的挑衅,陈汤深感愤慨。他与甘延寿商议,认为郅支单于是个潜在的祸患,必须趁早攻打。尽管朝廷有所顾虑,但陈汤立功心切,决心采取行动。他假传圣旨,调集屯田之兵及西域属国的兵力,共计四万余人。在康居向导的指引下,汉胡联军悄然逼近单于城。战斗激烈展开,郅支单于在城楼上指挥作战,其数十位阏氏也上阵反击。联军凭借人数优势,成功将郅支单于逼入险境。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郅支单于被联军砍下头颅,其他匈奴贵族也纷纷被斩杀。战斗结束后,陈汤和甘延寿将郅支单于的人头送往长安,并向汉元帝呈上了疏奏:“郅支单于残害人民、罪恶滔天。臣等率领正义之师,奉天之命,斩杀郅支及其他名王。应将郅支单于的头颅悬挂在蛮夷之间,以警示万里之遥的各方: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场战斗不仅彰显了汉朝的威武,更是陈汤和甘延寿等人英勇善战、决心捍卫国家尊严的体现。他们的壮举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历史故事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话是谁说的 是卫青还是汉
- 赵统是谁?赵统生平简介
- 明朝在南方还有百万大军 崇祯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 经历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女子,辛宪英有何故事?
- 明英宗复辟后,他是如何对待景泰帝和他的嫔妃
- 刘禅是如何看待五虎将的?都赐了怎样的谥号呢
- 朱厚照的一些奇思妙想令人哭笑不得,曾放走叛
- 三国出身低贱的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 古代就有现代的调味料吗 古代的饭菜好吃吗
- 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个王?为何最后能引来五胡
- 张九龄究竟跟安禄山有什么恩怨?为何非要置之
-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到底有多恐怖 首都几乎死去四
-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之间有不可告
- 夏侯渊有哪些经历?为何如何得曹操信任?
- 阮朝与中国的关系怎么样?阮朝有着怎样的文化
- 赵高是如何获得如此权势的?秦始皇为什么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