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习惯应付差事,韩昭侯上位后是如何整治的
大约在公元前362年,一个新的君主韩昭侯开始执掌他的王国。他发现官员们做事敷衍塞责,每次发言都是照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宣读,空话、假话、套话连篇,甚至有些发言严重脱离实际。这种情况让韩昭侯深感愤慨,他决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这股歪风邪气。
某日,韩昭侯派了一名巡视员去巡视京城附近的田地,查看是否有损害农业生产的行为。巡视员迅速秘密返回报告,说京城东边有一头牛正在啃食禾苗。
韩昭侯立即召见大臣们,让他们谈谈最近的农业生产情况。官员们毫无准备,虽然有一个反应快的官痞子立刻谈到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只是泛泛而谈,一片赞誉之声。
韩昭侯非常生气。他故意质问主管京城的大臣,关于京城东边牛啃禾苗的事情。那位大臣以为这是韩昭侯的考验,于是自信地回答,京城有186名稻草吏日夜巡视在田地里,不可能有牛啃禾苗的事情。
韩昭侯决定亲自去田地里看个究竟,于是由巡视员带路,和大臣们一同前往。没走多远,他们真的看到一头牛正在田里啃食禾苗。那位先前自信满满的大臣此时吓得跪在地上求饶。韩昭侯怒斥道:“你不仅有失职之罪,还公然说假话。国家需要实干家,而不是只会空谈的庸才!”
作为惩戒,韩昭侯将那位大臣削职为民,永不录用。从此,官员们再也不敢拿着发言稿对着韩昭侯说假话了。这一改革使得官员们变得务实,空话、假话、套话明显减少,国家的实力也因此更加强盛。
韩昭侯的智慧和决断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信任。他明白,真正的领导者不在于说得多好听,而在于做得多么实在。他的这一改革不仅整顿了官场风气,也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他的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君主们学习的楷模。韩昭侯的治国理念,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只有实干才能兴邦,空谈只会误国。
历史故事
- 官员习惯应付差事,韩昭侯上位后是如何整治的
- 古代名门闺秀的十大雅事是什么 必学的技能是什
- 如果雍正像康熙一样长寿,清朝的历史会改变吗
- 为何刘禅没有考虑过娶关羽的女儿呢-
- 刘璋为什么要请刘备帮忙?刘备夺取益州的契机
- 靖难之役中,朱棣为什么能得到文臣武将的支持
- 最著名的灭虫植物是除虫菊,当蚊虫接触之后,
- 元朝真的很强大吗 对外战争基本就没有赢过
- 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是什
- 三国中斩杀武将最多的将领是谁呢?
- 将军战败归来,请罪时无人搭理,一怒之下直接
- 明朝没有和蒙古贵族联姻,为什么清朝存在这种
- 襄城公主为何能与姑姑平阳昭公主齐名?
- 紫金钵盂和通关文牒相比 为什么如来会看重后者
- 赤壁之战后黄盖去了哪里?结局怎么样呢?
- 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到底有多厉害 看看郑和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