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驾崩后,为什么没有传位给孙策的儿子孙皓
对于题主的误解,我们首先需要纠正一点:驾崩后并非传位给了!而是确实传位给了小儿子。关于东吴的继位情况,尤其是孙权的传承,历来为历史研究者所关注。
在古代中国的君主继承制度中,子承父业和兄终弟及是两种最常见的传承方式。孙权的继位便是一个典型的兄终弟及的例子。孙策临终时,江东地区尚未稳固,其幼子尚不足以担当重任。面对这样的情况,孙策为了江东基业的稳固长久,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将位置传给弟弟孙权。孙策对孙权的治国之才充满信心,并寄予厚望。
据史书记载,孙策临终前对部下反复叮嘱,要求他们辅佐好孙权。他对孙权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同时他也认识到,在举贤任能、使各尽其心以保守江东方面,孙权的能力超越了他。从孙策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孙权的赞赏与期望已经超越了所有。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记载或传闻显示孙策希望孙权日后将权位再传回自己的儿子孙绍手中。
孙策选择传位给孙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没有任何附带条件。孙权即位后,也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才能,不负众望,开创了江东的盛世繁华。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当江东大局已定,自己的孩子也已成年并有能力继承大统时,孙权的继位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江东的稳定和自己的后代,以及自己儿子的出众才能,孙权的决定不可能将帝位传给侄子。
孙权称帝后追封父亲为武烈皇帝,却只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一举动实际上表明了孙权的态度:不会将帝位传给孙策这一脉。如果追封孙策为帝,那么孙策的后代便有可能拥有继承大统的名分,这无疑会增加日后江东内乱的风险。无论是出于公义还是私情,孙权都不会选择将帝位传给孙绍。这样的决策不仅体现了孙权的智慧与远见,也确保了江东的长期稳定。
历史故事
- 孙权驾崩后,为什么没有传位给孙策的儿子孙皓
- 沙丘之乱事件前因是什么样的 沙丘之乱简介
- 水浒传中戴宗有哪些经历?他上梁山的原因是什
- 为何古人下葬一定要在嘴里放点东西呢?再不济
- 她帮丈夫开国助儿子称帝,晚年却被孙子幽禁
- 甲申国难中的九大屠城事件,甲申国难究竟死了
- 巴西和印度,谁的综合国力更强?谁的潜力更大
- 诸葛亮死后如果是魏延拿到兵权 魏延又会怎么做
- 朱元璋发明的一种刑罚到底有多残酷?
- 典韦的为人性格如何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 手下的士兵为什么也跟着
- 在古代,富贵人家都是如何挑选丫鬟的?需要什
- 清朝的官员为什么在向皇帝行跪拜礼时,要拍拍
- 韩信分油的故事:韩信走马分油是怎么分的-
- 德日进: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 历史探索:古代人出行要准备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