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关羽,他的武力值与曹魏的相比,虽有其独特的地位,但在整个三国时代,他的武力水平并未超越被称为“五子良将”的其他曹魏将领。关羽在武庙七十二名将中的排名较为靠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地位。尽管关羽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在蜀国备受尊崇,但若没有《三国演义》的渲染和推崇,他的形象或许会被淹没在三国历史的洪流中。实际上,正是因为蜀国的相对弱小,才更加凸显了关羽的英勇与强大。正如重点大学中的普通学生进入电大后成绩会名列前茅一样,关羽在蜀国的地位也是物以稀为贵。
关于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其主人并非关羽。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关羽的形象,许多战绩被归功于他,包括使用青龙偃月刀斩将夺旗的纪录。这把刀在演义中被描绘为鬼神附体的神器,使关羽所向披靡。历史上的关羽实际上使用的是或蛇矛等兵器,“刺”字的描述基本否定了关羽使用大刀的可能。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最流行的兵器是、蛇矛等大兵器,而大刀铁戟则较为罕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只是虚构的。《三国演义》对历史上的武将形象有所“矮化”或夸大,需要我们理性看待。青龙偃月刀的所谓威风凛凛,在历史上的实际使用中并未显现出其特殊性。例如,潘璋曾使用此刀并驾轻就熟,甚至关兴也能用此刀斩将擎旗。这说明青龙偃月刀并非如传说中的那么神奇。更可能是作者罗贯中的虚构或笔误。因为大刀的使用并非关羽的强项,所谓的82斤的重量也可能是虚构的。如果真的有那么重,潘璋等武将是不可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的传说并不真实,它可能只是作者为了突出关羽形象而创造的一个虚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