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虚职没有实,他为什么还能架空唐高宗?

历史趣闻 2025-03-25 19:18www.dkct.cn历史人物

在永徽年间,朝廷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动。权臣在朝廷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实际上已经架空了当时的政权核心。这一局面,最终促使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的事件来重掌大权,从而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延续几百年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

关于唐朝的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虽然它们地位崇高,位列一品,但实际上并没有实权。那么,身为太尉的长孙无忌是如何在实权上架空唐高宗的呢?

尽管太尉一职在唐朝是虚职,但长孙无忌在永徽年间还先后任检校中书令、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个职位是直接处理朝政、掌握实际权力的宰相官职。尽管身为太尉的长孙无忌并没有直接的行政权力,但他依然能够参与朝政,影响决策。相比之下,同为三公的李勣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在贞观末年,由于种种原因,唐太宗让长孙无忌暂管三省,直接领导朝廷中央最有实权的三个部门,并任命其为首席托孤大臣。这意味着长孙无忌在永徽年间能够凭借唐太宗的遗命控制三省,而并非仅仅依靠其官位本身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当时三省的最高长官,如褚遂良、来济、韩瑗、于志宁、柳奭等人,都是长孙无忌的亲朋好友或党羽心腹。这些人在权力体系中的影响力极大,使得长孙无忌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官爵的平民,也能在实际上掌控朝政。更何况他还是三公之一,更是国舅的身份,他的影响力无疑更加深远。

长孙无忌能够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党羽的支持,在实际上掌控朝政,架空唐高宗。这一现象也揭示了权力背后的复杂网络,以及个人影响力在权力斗争中的重要性。长孙无忌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权臣如何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发挥影响力,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