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爱赏灯,会不会有引发大火的危险?
自古以来,元宵放灯便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自从明朝自建都于南京起,元宵燃灯十天的传统便成定制。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这一习俗得以延续,且燃灯时间自正月初八至十七,长达十天。明代晚期,更是特别赐给百官五日假期,除特定官员外,其余均可与民同乐,足见朝廷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
宫中对元宵放灯更是极为讲究。在乾清宫前的丹陛上,会树立七层牌坊,犹如鳌山耸立。有时还在寿皇殿前搭建高达十三层的「方圆鳌山灯」。燃灯放烟火之际,钟鼓司负责奏乐,内府提供蜡烛,还有各式奇花、火炮、烟火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出一个璀璨夺目的元宵夜景。
这一盛况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这幅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工笔重彩画作,以长卷形式展现了明代元宵节的种种热闹场景。宫中仿效民间风俗,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并表演杂技百戏。尤其是鳌山的描绘,形象具体,如史书所载,搭建如山,满布球形花灯,中央悬灯,山上有“八仙庆寿”灯景。
在《行乐图》的某一段中,描绘了某宫门前的景象。宫门悬巨灯,院落中立高柱,柱侧悬彩灯。各类宫灯、瓜灯、球灯琳琅满目。宫门前有戏剧表演,角色披挂“竹马灯”,形象生动。更有旋转的滚灯、白象灯、人物灯和各式花灯,令人目不暇接。宪宗成化皇帝坐在幄帐下的宝座上,观看这场盛大的庆贺活动。
元宵节的盛况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据《明武宗实录》记载,正德九年的一次元宵燃灯中引发了一场火灾。宁王所献的奇巧灯火因不慎引发火灾,宫中火势熊熊,虽然皇帝误以为是盛大的焰火表演,但火灾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元宵节是中华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其盛况不仅体现在民间,更在宫廷中得到了隆重的庆祝。虽然有时会有意外发生,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元宵节的热爱和期待。每年的元宵节,都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令人流连忘返。
历史故事
- 明朝皇帝爱赏灯,会不会有引发大火的危险?
- 朱祁镇的父亲与爷爷都很精明能干,为什么他没
- 徐庶为什么会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呢?两人是什么
- 明朝大臣为什么可以怼皇帝呢?
- 汉景帝的太子刘荣为什么会被废除?
- 宋朝皇祐年间的钱币为什么很少?
- 清朝皇帝吃饭时每个菜只是吃三口吗 果然是电视
- 历史上军事实力最强盛的王朝 唯一一个没有外患
- 朱元璋想给小舅子封大官,小舅子为何直接拒绝
- 清朝贵族的生活奢侈到什么地步 上厕所都要人伺
- 卫子夫到底葬在了哪里?为何墓中只要一双鞋呢
- 刘备能成为三国皇帝之一 刘备是靠什么白手起家
- 同为五虎大将,这两人可能一辈子都未曾谋面
- 皇帝的启蒙女官最后一般是什么结局?
- 历史上仅存在200余年的辽国,他们的后裔去了哪
-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黑人?唐朝的黑人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