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罚之一:刺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古代的法律体系中,刺配作为一种独特的刑罚方式,以其残酷性和惩罚性为世人所知。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一刑罚的起源、分类及其背后的故事。
刺配,是古代刑法中的一种,即在犯人的脸上刺字,然后发配到边远地方。这一刑罚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到了宋朝,刺配之风盛行,手段更加残忍。这一刑罚不仅涉及到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对犯人精神上的极大折磨。
读《水浒传》时,我们总会看到宋江、林冲、武松等英雄人物脸上都有刺字。那么,这些刺字是如何而来的呢?是否所有的罪犯都会被刺字?这种刑罚的起源又是何时呢?
刺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刑法的演变。在古代,刑法大致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等。而刺配的起源与石敬瑭统治时期息息相关。当时,统治者为了更有效地惩治罪犯,发明了独具特色的刺配法。到了宋朝,刺配作为免死的刑种出现,后世使用越来越频繁。
关于刺配的分类,宋律法律规定,流、徒、杖刑都要加黥刺。刺配不仅涉及黥刺,还结合了杖脊和发配充军。刺面分大刺、小刺,字体大小和刺字内容都有明确规定。到了清代,更有一种更野蛮的规定,犯强盗罪免死流配的,要在额上刺“强盗”二字,其余字分刺两脸。
被刺配后的犯人,面临的刑罚主要有三种。一是服劳役,如参与工业制作、修城修河堤等苦工;二是去从军,包括当厢军、当水军等;三是加杖脊,按照法律规定,犯盗窃罪、贩私盐等都要杖脊刺配。
古时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宋朝时期的法律就规定,“命官”们贪赃枉法,止于流配,不刺面、不脊杖。这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刺配是古代法律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刑罚方式,它的起源、分类及其背后的故事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一刑罚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文化和社会制度。
历史故事
- 古代刑罚之一:刺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 乾隆吃瓜农西瓜为何还要杀他呢 只因瓜农的一句
- 古代和尚不是讲究清规戒律吗 这个时代妇女为何
-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为何得不到汉人的支持 此汉人
- 西汉巨量黄金都去了哪里-答案就在此人的墓中
- 康熙如若没杀这人,清朝有可能会独霸全球-历史也
- 周瑜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过得怎么
- 南宋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如何灭亡的?
- 唐玄宗用了什么方法,让政治战乱之后的唐朝又出
- 第一次北伐蜀军优势非常大,为何最后没能成功
- 唐代渤海国:扳倒武则天,帮助金朝灭辽
- 解析水浒阎婆惜出轨:只是因为宋江性冷淡吗-
- 刘邦参加鸿门宴带了五人,分别是哪五个人呢?
- 和珅被除掉后,为何他的党羽没事呢?
- 古代所有官员都要上早朝吗?揭秘古代的早朝制
- 杀侄弑兄强占皇嫂,干尽荒唐事的高湛最后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