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何选择刘邦而拒绝项羽呢?并不是因为忠
在汉使郦食其成功游说汉的属国之后,汉军却突然发动攻击,迅速占领了齐国。这一事件之后,汉王立下了平定齐地的韩信为齐王。
韩信的老乡武涉前去游说,试图让他倒戈相向,加入楚军的阵营。韩信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一提议。为何韩信如此坚定?是因为他对刘邦的忠诚吗?
并非如此。韩信之所以拒绝项羽,是因为他在项羽麾下时曾遭受过侮辱。
武涉的游说并未触及到问题的实质。他知道韩信曾在项羽军中任职,但只是做个执戟的郎中,他的计策从未被采纳,他的才华被埋没。这种经历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之士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
武涉告诉韩信,如果执意与刘邦对抗,就是不聪明之举。但韩信明白,在刘邦的阵营中,他得到了真正的重用。他被封为上将军,拥有数万的军队,他的计策被采纳,他的才华得以展现。这是他平生未曾有过的机遇。
想象一下,如果韩信仍在项羽军中,他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被埋没在众多将士之中。但在刘邦的阵营中,他不仅得到了重用的机会,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这种经历让他深知,选择刘邦是正确的。
与韩信的选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使随何如何说服九江王英布背楚投汉的故事。随何站在英布的角度,剖析了他的心理,告诉他如果投靠刘邦,他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封地。这种策略完全是基于为英布着想的角度。
而武涉呢?他的游说毫无实质内容,没有提出具体的利益诱惑或者策略分析。他知道项羽的小气,也知道韩信对刘邦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为何韩信会选择项羽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当韩信已经成为齐王时,刘邦派去了最信赖的谋臣张良来主持他的封王仪式。这种重视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对比之下,项羽只是派了一个普通的使者去见韩信。谁更重视韩信,韩信自然是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何要选择投靠项羽呢?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历史故事
- 韩信为何选择刘邦而拒绝项羽呢?并不是因为忠
- 神秘皇帝陵墓埋藏旷世神物 2000多年未被找到
- 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 古人砍头为何不选择别
- 明朝锦衣卫的三大标配:绣春刀、衣服、令牌一
- 如果袁绍能听谋士田丰的话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 刘巴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 涿县只是个小县城,刘备为什么能在这招募到张
- 日军是怎么对待受伤的战友的?答案让人有点接
- 清朝皇帝的生活到底有多奢侈 单单凭一个吃饭就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能夺权成功 曹魏部下为何没有
- 假如清朝没有曾国藩的话 太平天国能不能推翻清
- 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当和尚 为什么他不愿意当皇
- 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韩信给他出了什么对策?
- 除了秦朝还有更短命的王朝,总共才有2个皇帝,
- 古人背包吗?古代的包包长什么样
- 古人在喝酒之前为何都要烫一遍酒 古人这么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