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篡位的君主是姬辟方?

宇宙奥秘 2025-06-03 19:12www.dkct.cn宇宙探索

今天,奇闻网为我们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中国王朝权力更迭的文章,故事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在中国古代,曾发生过一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当时,先帝驾崩后,传位给软弱的新帝,强势的叔叔却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夺走了侄子的皇位。虽然叔叔是通过篡位登基,但他却开创了一代盛世。

这个故事与朱棣时期的权力更迭有些相似,都是靠篡位夺取皇位,最终创造了一代辉煌。但笔者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比朱棣时期至少早2000多年,主角名叫姬辟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篡位成功的君主。他的故事与朱棣的故事有着独特的差异。

让我们回溯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据《史记》记载,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无论是取代夏朝还是商朝,这都属于“谋朝”。而正史记载的“篡位”成功的第一人,便是姬辟方,他是西周的第八位君主。

在夏商时期,君主的传承并没有固定的章法,有时父传子,有时兄传弟。这种不稳定的传承方式容易导致王朝内讧,国力衰微。到了西周初年,周武王去世后,年仅12岁的儿子继位,但周武王的三弟、五弟、八弟不服,发生了夺位之战。幸运的是,及时出兵征讨,才将叛乱平定。从周成王时期开始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被后世广为效仿。

西周的名义开国君主是周文王,但实际上,真正建立周朝的君主是周武王(西周第1位君主)姬发。周武王在位仅5年便去世,他的儿子周成王(第2位)继位。这一时期,周武王的弟弟辅政,所谓的“周公吐哺”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到了周懿王这一代,“嫡长子继承制”被暂时破坏。周懿王去世后,王位没有被传给他的儿子,而是被他的叔叔姬辟方夺走。为何在严格执行了7代之后,“嫡长子继承制”会突然改变呢?

这不得不提到姬辟方的篡位之路。上文提到,西周第5位君主周穆满在位55年,共有3子1女。其中长子便是周共王。周共王在位时,西周的国力开始衰微。为了节约开支,他停止了武力征讨周边部落,而是宣布裁军。在这期间,他的弟弟姬辟方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人们称为“贤王”。

待到周共王去世后,周懿王继位。周懿王并未将皇位传给太子姬燮,而是传给了他的叔叔姬辟方,即周孝王。关于姬辟方为何会篡位,《史记》中的记载非常简短。实际上,姬辟方从侄子周穆王手中接过皇位后,等其驾崩后,皇位又还给了周穆王的儿子姬燮。这说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从根本上并未改变,只是中间被姬辟方短暂地插了一杠子。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司马迁似乎刻意回避姬辟方的“篡位”行为,而是将这种不正常的王位传承写得非常平淡。好在有较为详尽的史料记载:周懿王在位时,周朝每况日下,戎狄部落多次侵犯西周的都城镐京。周懿王软弱无能,不思抵抗,而是带着百官迁都避难。这让西周的统治阶级非常不满。特别是周懿王放弃了故都镐京这一行为更是让西周贵族感到没有尊严。于是人们开始考虑更换君王人选。由于周懿王没有其他兄弟且其子年幼软弱人们想到了昔日的贤王姬辟方而姬辟方也对周懿王不满于是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就这样姬辟方在大部分人的支持下成功篡位成为西周的第8位君主周孝王关于周懿王是自然死亡还是另有原因这已无法确定因为到底是周懿王去世后姬辟方才篡位的还是姬辟方先篡位导致周懿王驾崩的已经说不清楚了

戎狄部落的威胁很快被西周化解,边境安宁,经济也开始复苏。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姬辟方的明智决策。他深刻认识到西周在战马方面的不足,因此着手购买名马,建立养马场,使西周的军队逐渐壮大。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军事实力,也使经济得到恢复,西周迎来了繁荣的“盛世”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姬辟方派遣大臣非子负责养马事务。非子不负重托,在短短三年内,为西周繁衍生息了大量马匹,功勋卓著。为表彰非子的养马之功,姬辟方将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赐给他。非子的后代,正是后来统一七国的秦国祖先。

姬辟方在位十六年,他去世后,将王位归还给侄孙姬燮。他用自己的时间和智慧,让西周恢复元气,国力日渐强盛。他带领西周走出困境,功成身退,回归本心。他的事迹让人想起那句古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对于姬辟方来说,王位更像是“借”来的,因为他最终将其归还,并且为西周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周朝是中国礼仪制度的开端,那个时期礼仪、制度、宗法开始规范。在森严的制度下,姬辟方却敢于打破规则,展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他最终获得美名,足以证明他对西周的巨大贡献。纵观历史长河,篡位者虽多,但能像姬辟方这样留下千古英名的,确实寥寥无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