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希望汉献帝赶紧被人杀了或废了?

娱乐八卦 2025-05-10 09:02www.dkct.cn娱乐八卦

在兴平二年,那个动荡的夜晚,黄河之畔,落荒而逃的人们渡过了黄河,最终抵达了安邑(今山西夏县)。时代背景之下,河北之地已经风起云涌,一股策略之声也随之响起。

谋士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的,那正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的首度亮相。

沮授,这位一直主张袁绍迎奉献帝的大臣,两年前曾提出“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而今,时间的沙漏流转两三年,他的主张虽未改变,但其中的目的已然悄然转变。过去他渴望复兴汉室,而现在,他只是想利用皇帝来驾驭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成为他策略的核心。这并非因为他变得迅速,而是因为他终于窥探到了袁绍的真实想法。对于“复宗庙”,袁绍早已失去兴趣,他的远大志向是“令诸侯”。

袁绍并未采纳沮授的建议。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袁绍犯下的致命错误。如果我们抛开结果论,站在袁绍的立场去思考,或许能为他找到拒绝迎奉献帝的理由。

大汉帝国已然风雨飘摇,这是当时社会的普遍判断。袁绍不会力挽狂澜去恢复汉室。即使迎奉汉天子,袁绍也不会扶保立之。他曾在废立问题上犯过错,对于献帝的中兴汉室,他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献帝的价值主要在于他的名号。请回过气的汉天子,意味着长久的供养责任,正如俗话所说,“请神容易送神难”。

袁绍不仅对长期供养献帝没有准备,而且希望他能被人杀掉或废除。他推测其他有实力的领导者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没有人愿意承担这个麻烦。曹操却采取了与袁绍截然不同的行动。但曹操和袁绍的高下并不能仅以此判断。要不要迎奉天子,如同今天所说的有利有弊。对袁绍而言弊大于利,但对曹操利大于弊。利弊之分在于实力。曹操后来势力膨胀后,也面临献帝的困扰,但最终只能供着。在曹操的经验里,汉家皇帝都是短命的。他未曾料到献帝刘协如此顽强。若袁绍消灭了曹操、平定天下后,献帝因董卓所立而不被认可。袁绍可能会直接上位做皇帝,或者找个小孩过渡一下。那么迎接回这个流浪皇帝有什么用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