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牌坊_武汉大学牌坊题写者
一、不同时期牌坊题字者介绍
在武汉大学的历史长河中,牌坊题字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让我们一同这一历史的细节。
1. 1930年代的木牌坊与水泥牌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到1931年,国立武汉大学的木牌坊矗立在街道口,那镌刻在木牌上的六个大字“国立武汉大学”的题写者已经难以考证。而关于1936年重建的钢筋混凝土牌坊的题字者,存在诸多说法。其中,文学院的刘永济、工学院的郭霖以及数学系的萧君绛等都可能是题字者,这些都只是无确凿证据的猜测。如今,学界对于这一时期的牌坊题字者已经基本无法考据。
2. 1993年的八一路牌坊
八一路牌坊的题字出自著名书画家曹立庵之手。他巧妙地模仿了民国时期的字体风格,使得这块牌坊充满了历史的韵味。
3. 2013年的八一路新牌坊
新牌坊继续沿用了曹立庵的题字,而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六字则采用了小篆体,据考察,这可能源自中文系教授刘赜(刘博平)的创意。
二、争议与权威结论
关于早期牌坊题字者的身份,一直存在诸多争议。至少有九种不同的说法,包括刘永济、郭霖、萧君绛等。这些说法都缺乏直接证据的支持。武汉大学档案馆在《珞珈黉宫》一书中明确表示,关于1930年代牌坊的题字者,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武汉大学牌坊的变迁简史
武汉大学的牌坊经历了六代更迭,每一代的题字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最初的木质牌坊到水泥牌坊,再到现在的样式,题字风格也随之改变。在“十年”期间,牌坊上的字改为毛泽东字体“武汉大学”。在1983年,经过曹立庵的摹写,恢复了原有的题字风格。之后的1993年和2013年的牌坊,都沿用了曹立庵的题字。
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不妨查阅武汉大学档案馆的原始档案或《珞珈黉宫》这本专著,那里保存着关于武汉大学牌坊的详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