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智能的图书馆(世界上最小的图书馆)

社会热点 2025-06-04 16:59www.dkct.cn热点事件

探访世界顶尖智能图书馆,感受厦门发展新脉搏

屹立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图书馆,不仅是世界上最智能的图书馆之一,更是全球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场所。占地面积达十万平方英尺,藏书超过千万册,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超过百万人次。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现代主义完美融合,让人叹为观止。

今日,我们的视线转向厦门,转向这座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为了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的新实践、新变化、新成果,厦门日报于8月24日推出了“20亮点看发展/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走基层”系列报道。我们走进了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这个象征着厦门发展亮点的第五站。

走进集美新城馆区,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通过掌上厦图的“智能蓝牙导航”,你可以轻松找到心仪的书籍。这里,新技术的运用让图书馆更懂读者的心,成为厦门公共图书馆“数智化”的典范。

位于集美新城核心区的这座图书馆,是提升岛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点工程之一。自2018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其建筑面积达六万平方米,设计馆藏图书300万册,阅览座席4300多个,成为福建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建筑。

在厦门读者的眼中,这座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阅读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另一种“贴心”打开方式。馆内设有免干扰电话亭、学习交流室、音乐创客空间、影音放映室、艺术展区、多功能报告厅等综合文化服务空间,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

数智化为这座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突破。智能蓝牙导航系统、瀑布书墙、首创的“采书柜”智能设备等,让集美新城馆区成为现代化水平最高、最懂读者的公共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智能系统以最快速度找到书,可以通过瀑布书墙随时阅读电子书籍,还可以利用“采书柜”第一时间借阅新书。

从高质量馆藏到高品质服务,集美新城馆区不仅深受周边居民喜爱,也吸引着更多读者跨岛而来。在图书馆的拉动下,厦门市公共图书馆的人均借书量和年人均到馆次数均呈现出显著增长。这里,已经成为厦门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展现着厦门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厦门,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从2013年到2021年,厦门市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面积从233.3平方米跃升到321.1平方米,增长幅度高达37.64%。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也从1.21册增至1.82册,涨幅达50.4%,充分展现了厦门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

如今,厦门的文化活动愈加丰富多彩,其中集美新城馆区成为了众多文化活动的热门场所。这里不仅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实现优质文化资源从岛内到岛外嫁接的重要桥梁,为岛外居民打造了一个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林志军,这位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图书馆主任,对集美新城馆区的筹建工作倾注了无数心血。他熟悉957路公交车,因为这路公交车串联起了他的家和工作地。在过去的8年里,他亲眼见证了厦门公共文化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

回忆起集美新城馆区开馆的那一天,林志军仍然心潮澎湃。当时,馆区接待的读者量创下了历史新高,不仅吸引了周边居民和集美居民,还有读者从其他区域赶来。这充分证明了集美新城馆区的魅力与影响力。

集美新城馆区的成功背后,是许多像林志军这样的图书馆人的辛勤付出。他们注重细节,追求科学、舒适的设计,确保图书馆的每一项功能都能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例如,古籍书库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网红穹顶的智能遮光百叶等,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厦门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公共文化发展起步早、程度高。如今,厦门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缺不缺、够不够”转向“好不好、精不精”。厦图集美新城馆区的投用,把厦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智化”便民的水平推上了新台阶。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厦门的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到2035年,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将达到0.25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用地规划将达到0.35-0.50平方米/人。厦门将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杆城市,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闽南特色、开放多元的“一带一路”上的国际文化都市。这对于图书馆人来说,期待厦门有更多公共图书馆的梦想将逐渐实现。

厦图的集美新城馆区是一个以美出圈、以细节赢得读者心的典范。从阅览区的定制桌椅到馆内数智化的便利设施,都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这里不仅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厦门市民文化生活的缩影。

厦门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不断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优质、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未来,随着更多的公共图书馆的建成,厦门将成为一座真正的文化之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