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吴伟业被迫出仕是真的吗?
吴伟业:从读书人到清廷侍讲的心路历程
人们时常谈论的吴伟业被迫出仕的传说,其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人的世界,探寻他的选择与无奈。
早年,吴伟业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户书香门第。他的母亲在生下他时,曾梦见一位使者送来会元坊,象征着对他未来的殷切期望。吴伟业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智,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便能撰写文章。他的才华得到了张溥的赏识,成为复社魁首之一。
吴伟业的仕途之路起初颇为顺利。他考中秀才、举人,甚至在会试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隽荐。廷试中,他又以一甲第二名的成绩连捷,声名鹊起。他对崇祯皇帝怀有刻骨铭心的知遇之感。
吴伟业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晚明时期,朝内纷争不断,他因东林、复社之争颇受牵累。当他看到明王朝日渐衰微,选择了辞官归隐。但命运似乎并未让他远离纷争。
清兵南下后,吴伟业隐居不仕,以复社名宿的身份主持东南文社活动。他的声望因此更加显著。陈之遴试图借他的声望和文采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极力荐举吴伟业仕清为官。吴伟业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出仕将可能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他又面临着清廷的压力和好友们的劝阻。
最终,吴伟业在顺治十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他在赴京之际曾多次向当事要人上书投诗,希望能宽假放归,但并未获允。他最终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来又升国子监祭酒。他并未如陈之遴所期望的那样进入内阁。吴伟业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深感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顺治十三年底,他以丁忧南还,从此不复出仕。
吴伟业的选择与困境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与挣扎。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心灵深处承载着时代的沧桑与变迁。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个人的选择,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历史故事
- 传说吴伟业被迫出仕是真的吗?
- 秦桧遗书谜团:岳飞之死究竟是否与其有关?
- 如果有人把新上任的官差半路杀害,然后冒名顶
- 丹阳兵是一股精锐之师,为何陶谦却没能有作为
- 两位当朝宰相争相要娶这位寡妇,这个女子究竟
- 古人大多都考文状元,为何很少有人去考武状元
- 对于科举制度,隋炀帝杨广做出了怎样的改革?
- 黄帝有几个妻子?她们都有什么贡献呢?
- 朱元璋想提拔三个人为相,结果这三人没一个善
- 古代真正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里演的
- 石韬:与徐庶一起投靠曹操,最后什么结局?
- 世界不知所终的三大宝藏 有一处似乎已确定!
- 秦陵兵马俑中为何没有主帅-原来是因为这个
- 蜀国灭亡到底有多惨-最让人心疼的是谁?
- 孙权迟迟不敢称帝,他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 蜀汉内斗到底损失了多少人才 诸葛亮北伐为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