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背后的隐秘:是谁首先说服了孙权抗曹

历史趣闻 2023-04-21 20:23www.dkct.cn历史人物

  被称为是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和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也败走夏口,时间是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本来曹操的兵力就占有很大的优势,刘琮投降,曹操又得到了荆州的水军,可以说是声势更加浩大,顺风顺水的曹操,要想他不趁机攻打东吴都难。

网络配图

  面对这种局面,孙权的东吴政权必须做出一个决断是迎战还是投降?对于孙权来说,要想做出这样一个决断也是两难的。投降,父兄的基业就毁在了自己手上;迎战,力量悬殊,胜算极小。何况,曹操还在安抚荆州各地,追打刘备这个残敌,迎战等于是引火烧身,失败就是加速灭亡。而此时的东吴,笼罩在一片投降阴霾之中,认为曹操不可战胜。可是最终,孙权还是做出了迎战的决定,并派出、等水军数万,与刘备并力,和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再加上瘟疫曹操主动撤回到北方,终孙权一生,东吴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危机。

  孙权从犹豫不决到决心抗曹,是谁说服他做出这样的决断呢?

  在《》中,是跨江东行,到吴国“”,用激将法刺激周瑜,最终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实际情况真是这样的吗?

  《·孙权传》记载“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就是说,主张抗拒曹操的是周瑜和。那么,这两个人是谁先说服孙权的呢?

网络配图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孙权得到曹操准备渡江东侵的消息,与诸位将领商谈,将领们都劝孙权迎降曹操,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起身入厕,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想单独交谈的用意,就拉着鲁肃的手说“你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分析大家的意见,他们只想害将军,不值得与他们共商国家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至于将军您却万万不可。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迎降曹操,他会将我送还乡里,评定一个名位,还可以做一个闲散官署中的办事官员,乘坐牛车,携带随从,交游于名师荟萃的名城京师,多年之后经过逐级升迁,我肯定还会做到州郡一级的长官。如果将军迎接曹操,还有什么安身立命的处所?希望您早定迎战大计,不要采纳大家的意见。孙权叹息说“刚才那些人所持观点,使我大失所望,现在你阐明了国家大计,正与我的想法相同,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孙权的指令前往鄱阳县,鲁肃劝孙权派人追上周瑜,招他返回。

  周瑜是怎么说的呢?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权召集部下询问计策,与会者多数认为,曹操新得到荆州水军,东来抗拒曹操的长江天险已经不再独有,双方实力悬殊,无法抗拒曹操。,最好早日投降。周瑜说“……请让我为您分析一下现在假如北方已经完全稳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地和我们争夺地盘,否能够和我们在水面上一决胜负呢?现在北方并没有平定,加上、韩遂还在潼关以西,实际上是曹操的后患。而且舍去骑兵,依靠舟船,和我们吴越人较量,本来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

网络配图

   现在又赶上天气奇冷,马无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远跋涉到江南之地,,必然生病。所列举的这四点,都是用兵者所应该担心的,而曹操却冒险行动,将军要活捉曹操,应该是在今天,我请求带领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你说应当抗击,和我的想法非常一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呀。”

  很显然,是鲁肃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又说服孙权追回周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dkct.cn 风趣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