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出自于哪里?当时晋国真正的
很多人都想知道“假道伐虢”出自于哪里?当时真正的目标到底是哪个?其实答案很简单,这两个都是晋国的目标。消灭小国,增加自己的国土,还有什么可挑拣的?
《左传》是这样记载这段故事的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左传》全名《春秋传》,是左丘明根据的《春秋》而编写的。左丘明写《左传》的本意,是为《春秋》做注解,因为《春秋》实在太简单,很多内容后人都看不懂。今人看了《左传》,恐怕也会有不理解的地方。那我就不嫌啰嗦,把这段内容大致梳理一下
晋国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向晋献公提议,把两件国宝送给虞国,以借道攻打虢国。晋献公说“这两件是国宝呢。”意思是舍不得。荀息回答“放在虞国,就好像放在我们家的库房一样,丢不了的。”于是派人去传话,虞公果然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晋国这次并没有灭掉虢,只是攻打虢国、灭掉下阳,就回来了。
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么“目标到底是虢国还是虞国”的疑问虽然荒唐,但还不是毫无根据。接着还有下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寇不可玩。,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者,其虞、虢之谓也。”……弗听,许晋使。……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
三年以后,晋国向虞国请求借道,还是要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谏阻,并且创造了另一个“唇亡齿寒”,虞公还是不听。晋军灭虢之后回归,在虞国停留,顺手就把虞国也灭掉了。
“假道伐虢”成语产生,是在鲁僖公二年;“唇亡齿寒”这个成语,则是产生在鲁僖公五年。晋国用了三年时间准备,用第一次伐虢来迷惑虞国,然后顺利地灭掉了虢、虞两个国家。而晋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把两个国宝,宝马与玉壁,暂仅在虞国三年——虞国灭亡后,这“屈产之乘”、“垂棘之壁”,自然又回到了晋国。
这是晋献公时期,是晋国崛起的先声。经过献公、惠公的多年积累,到时期,晋国终于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国。
历史故事
- 关于嘉兴移动用户最关心的服务问题
- 郭富城邀友人吃开年饭 开超级跑车惹人注目
- 彝族凉山旅游(凉山彝族景点)
- 毛阿敏《相思》背后蕴含的情感故事是什么
- 中国十大石窟宁夏(走进千年石窟遇见须弥之光—
- 菲律宾人死后是怎么样处理的---
- 江西富豪排行榜2016,李义海成江西首富(身价14
- 微笑狗真实事件微笑狗是什么看了哔哩哔哩有
- 如何找到适合我的冷系女生头像
- 姚笛高杰个人简介姚笛新婚老公身价多少亿
- 颜如晶家境背景强大到你无法想象,真的是这样
- 长阳十大旅游景区(长阳周边景点)
- 美女厨房主持人沈星41岁沈星近照曝光,她如今
- 如何找到有效的祛斑产品 祛斑产品市场大盘点
- 虎牙楚河游戏列表虎牙楚河玩的什么游戏可以
- 为什么手机数据线连不上电脑(3个方法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