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程武:“腾讯电影+”新兵上阵的“三把火”
腾讯电影+,开启互动娱乐时代新征程
在泛娱乐产业的崭新篇章中,一个崭新的影视业务平台正在崭露头角。那就是由腾讯倾力打造的“腾讯电影+”平台,于9月17日正式宣告成立。作为腾讯互娱的第四大泛娱乐业务平台,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与梦想,正式开启以优质IP为核心的互动娱乐时代。
这一天的发布会,犹如一场星光熠熠的电影盛会,众多电影界重量级人物齐聚一堂。王中磊、于冬、叶宁、黄群飞、李力、丁亚平等大咖纷纷现身,并在腾讯互娱艺术高峰论坛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互动娱乐时代IP价值的对话。
于冬,作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对于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冲击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互联网公司对传统电影企业的冲击是围剿式的,未来的电影行业将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只有那些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并懂得借资本的力量突围的电影公司,才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于冬对于“腾讯电影+”的成立充满了期待,他认为腾讯互娱给传统影视行业带来了许多明星IP内容创意上的启发和想法,也为新的电影格局提供了一个庞大平台。
与此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总裁王中磊也表达了积极的看法。华谊兄弟也在进行自我变革,不仅进入游戏领域,而且全面调整了内部架构。对于“腾讯电影+”的成立,王中磊认为具有双重想象力,他认为“腾讯电影+”的“+”十分有趣,以IP为核心的思路将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对于行业大佬的厚望深感责任重大。他坦言,“腾讯电影+”还只是一个新兵,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他希望通过电影实现IP价值的放大,打造人人喜爱和家喻户晓的人物和故事,给行业带来新的视角与活力。程武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思路,并一直致力于推动腾讯动漫、腾讯文学以及“腾讯电影+”等新泛娱乐业务的布局。他认为,“腾讯电影+”的最大不同在于拥有许多具备庞大用户基础的IP,并且是一个有内容、有互动的用户平台。
腾讯的社交生态圈,以其丰富的平台和用户反馈机制,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拥有QQ、微信等社交平台,使得电影创作者可以实时获取观众的反馈,与粉丝、玩家、读者以及其他影迷交流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为导演和制作团队带来丰富的刺激和灵感,更让电影创作过程变得与众不同。当众筹、大数据和互联网精准营销被融入其中,粉丝转换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质的IP将被打造成更出色的影视作品。
在涵盖游戏、文学、动漫、影视四大业务板块的泛娱乐布局中,腾讯展示了其独特的视角。文学充满想象力,每个人的想象都不尽相同;动漫是连续视觉艺术的精彩呈现,游戏则是代入感极强的新艺术形式。用户喜欢的小说,往往也会转化为对相关的漫画、游戏以及高品质视觉体验的电影的喜爱。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断释放对所喜欢的内容或IP的热爱。腾讯互娱启动了“腾讯电影+”业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特定明星IP的优质电影作品和多元泛娱乐体验。
程武强调,“腾讯电影+”并非与传统电影公司竞争或取代,而是希望通过与行业伙伴的合作,为腾讯平台数亿用户提供优质的电影作品和围绕这些IP的多元体验。“腾讯电影+”希望结合游戏、文学、动漫等业务,不同形态的电影,在不同业务的泛娱乐融合中找寻创新的方法。
随着IP价值的展现,电影行业开始重视IP的重要性。“腾讯电影+”直接以IP为核心的思路为许多电影从业者带来了新触动。互联网让IP从一个创意转变为影视公司与观众之间的多元情感连接,如游戏转为电影、粉丝互动等。王中磊认为,“腾讯电影+”的IP丰富性带来了启发,以内容为王,回归人的价值本身,这是互联网时代给影视行业带来的改变。
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认为IP是文化创意行业的原点,而更重要的是IP背后的观众。互联网时代迫使电影从业者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并吸引用户。叶宁觉得“互动娱乐”四个字很精妙,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所连接的用户和电影观众高度重合,这是中国电影超越好莱坞的机会所在。
作为电影学术界的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丁亚平认为,“腾讯电影+”的核心是跨界和连接,用优质的互联网产品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创造用户的需求。在多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腾讯电影+”的推出充满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可能。传统影视行业也将与互联网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最核心的连接是IP与用户。
“腾讯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互联网优势,为电影行业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改变。在互联网时代,电影行业与用户的连接更加紧密,以IP为核心的电影创作将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